谷歌再度变身“饼干怪兽”Chrome隐私沙盒彻底终止!

谷歌再度变身“饼干怪兽”Chrome隐私沙盒彻底终止!

谷歌砍掉Chrome的Cookie,推出隐私沙盒,随后又撤回决定并彻底关闭该沙盒

同样,微软也在不断把Windows用户从Chrome拉走。该公司向Windows用户宣称“Microsoft Edge与Chrome使用相同的技术,且拥有微软的信任加持。”尽管苹果和微软对Chrome发起了多次攻击,Chrome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浏览器,拥有超过30亿用户。但就在上周,谷歌承认其隐私沙盒(Privacy Sandbox)已经“夭折”。这本是谷歌为取代网页和Android应用中的第三方Cookie所提出的替代方案。

2024年1月,谷歌决定从Chrome中移除第三方Cookie。旗下的Alphabet部门本计划逐步淘汰Cookie,并以隐私沙盒取而代之。其目标是通过不跨站追踪用户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兴趣,从而投放定制化、个性化的广告;这种广告通常更有效,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更高的出价,也就为谷歌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Chrome在移动端和桌面端的庞大市场份额未受影响

隐私沙盒的设想是将广告选择和数据处理搬到用户的浏览器和设备上,而不是让第三方追踪器把单个用户的数据发送到它们的服务器。去年,谷歌决定不再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同时也终止了已经运行六年的隐私沙盒项目。虽然该项目在2019年推出,但核心广告技术实际只使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谷歌再度变身“饼干怪兽”Chrome隐私沙盒彻底终止!

谷歌去年最终还是为Chrome保留了Cookie。 | 图片来源Google

尽管Chrome用户再次面临被追踪并收到个性化广告的高概率,Chrome的庞大市场份额仍预计保持稳定。目前,这款浏览器在移动端和桌面端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唯一让部分Chrome高管略感担忧的,是来自AI浏览器的潜在竞争,例如Perplexity的Comet以及备受期待的ChatGPT背后公司OpenAI的AI浏览器。谷歌此次舍弃的隐私沙盒工具包括

  • Chrome与Android的归因报告API(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 IP保护(IP Protection)
  • 设备端个性化(On-Device Personalization)
  • 私有聚合(Private Aggregation)
  • Chrome与Android的受保护受众API(Protected Audience API)
  • 受保护的应用信号(Protected App Signals)
  • 相关网站集合(Related Website Sets)
  • SelectURL
  • SDK运行时(SDK Runtime)
  • Chrome与Android的Topics——谷歌在基于兴趣而非身份的广告实验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就像是两个独立软件之间的中间人,负责传递信息并共享数据。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餐厅的运作想象一个应用向API请求数据,就像顾客向服务员点菜。服务员(API)把订单递给厨房(服务器),厨房准备好食物后交给服务员,服务员再把菜端给顾客——这正是API为应用提供数据的过程。

谷歌为何取消隐私沙盒

谷歌发言人表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升Chrome、Android以及整个网络的隐私保护,只是不再使用‘隐私沙盒’这一品牌。我们感谢所有为此计划做出贡献的人,并将继续与业界合作,开发和推进能够支持健康、繁荣网络的平台技术。”

谷歌给出的理由是“采用率低”,以及反馈显示这些技术未能提供足够的价值,导致隐私沙盒项目被终止。